document.write('
')一、互联网医疗的定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创新,在政策与行业的互动式发展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医疗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价值底色和丰富应用内涵的概念定义。 远程医疗在互联网技术时代的具体形式可以视为对“互联网医疗”的狭义理解。具体是指以不同远程传输技术为依托,进行诊断、护理、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服务等活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医疗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延伸服务。 而更广泛意义上的 “互联网+医疗健康”则涵盖包括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在内的多个维度,是信息化时代医疗健康要素与网络信息技术要素交互构成的一个活动集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的相关内容,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互联网+医疗健康”至少包括“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障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广义的“互联网医疗”是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载体和技术实现个体健康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覆盖,并与咨询、诊疗、康复、保健、预防等全流程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基于新型业态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二、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
(一)企业动力:行业自发探索创新 2018年以前,在互联网医疗监管政策尚未明确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主要由先行企业和一些走在前沿的医疗机构推动,互联网医疗相关主体进行自发探索和创新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企业实现了从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到发展医药电商服务,从挂号服务到提供轻问诊咨询服务,并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医疗服务的转变。由于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业务范围尚未接触太多真实的医疗问题,因此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也相对较小。
(二)政策动力:行业迎来发展利好 2018年,互联网领域相关政策导向逐渐明确,积极的政策信号助推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多重利好,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元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就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总的来说,《意见》是对社会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也是对互联网企业、医疗机构和地方政府创新探索经验的阶段性总结和提升,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既是互联网医疗的驱动器也是制动器。 随后,相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三个互联网医疗试行规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的发布使得重点领域的政策框架日益清晰。2019年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监管要求和政策归属,以及首诊、处方药等存在风险的服务红线。宁夏成为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山东、陕西、海南、浙江等地相继发布的互联网医疗发展相关行动计划,则进一步优化了各地区互联网医疗政策环境。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如2018年先后发布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条件下提高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水平。这一阶段的各项鼓励性、规范性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开辟“抗疫第二战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些政策带来的红利。
(三)用户动力:危机中突显价值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必要的社交隔离措施客观上为互联网医疗发挥无接触、快速响应、突破地理空间壁垒等功能提供了契机。而形成互联网医疗发展机遇的核心规律,在于数字经济本身具备的便捷性、可及性特征能够为防范和化解疫情重大风险提供助力,发挥其调动和运用最广泛资源的作用。 从需求端来看,社交隔离首先带来了用户进行线上就医的客观需要,从线上就医体验中给用户带来了新的认知,新的认知则将使用户逐步形成持续使用线上医疗服务的习惯,从而对其长期使用行为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新的互联网医疗认知将会助推用户形成一些新的服务需要和需求,给行业创新带来新思维和新机遇。疫情期间,无论是在发热等疑似症状的线上问诊方面,还是在慢性病管理咨询方面,用户需求成为了引导互联网医疗提供相应服务的第一动力,也成为了长期助推其提供更多便民创新服务的内生动能。 从供给端来看,一是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履行社会责任。例如,众多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包括京东健康第一时间开通抗疫专项服务通道或抗疫电话专线,提供面向疫区及全国的线上医疗咨询服务。自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4月30日,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累计免费服务用户超1000万人次,日均问诊量达12万,且从平台在线问诊数据看,可以发现疫情催生的服务需求确实给平台问诊数量带来明显提升,疫情相关科室的问诊量增长则更为显著;丁香园为方便公众查询疫情实况提供全国疫情地图和动态播报服务;好大夫在线与超过200家“线上社区”打通接口,将医生服务输送到更广泛的需求端;医联联合公立医院进行专科咨询服务,推出呼吸专科咨询绿色通道,截至2020年2月集结全国慢病专科医生5万余人,累计服务患者56万人。诸多平台企业共同努力,形成了一道抗击疫情的互联网防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峰值达到671.2万,较2019年同比增长31%,充分体现疫情期间用户的在线诊疗参与度获得了较大程度提升。
copyright医度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网站地图